|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紫外線殺菌/臭氧滅菌機在水處理中的作用:
1 改善感官指標
大量研究和應用實踐證實 臭氧化可明顯對原水脫色除臭,改善水的感官指標。
水的色度主要由溶解性有機物、懸浮膠體、鐵錳和顆粒物引起,其中光吸收和散射引起的表色較易去除,溶解性有機物引起的真色較難去除。致色有機物的特征結構是帶雙鍵和芳香環,代表物是腐殖酸和富里酸。臭氧通過與不飽和官能團反應、破壞碳碳雙鍵而去除真色,去除程度取決于臭氧投加量和接觸條件;同時臭氧可氧化鐵、錳等無機呈色離子為難溶物;臭氧的微絮凝效應還有助于有機膠體和顆粒物的混凝,并通過顆粒過濾去除致色物。
2 控制氯化消毒副產物
有代表性的有害氯化消毒副產物(DBPs)主要為三鹵甲院(THMs)和鹵乙酸(HAAs)等,世界各國均制定了嚴格的DBPs標準。 臭氧化通過兩個途徑控制DBPs:一是直接去除DBPs的前驅物質;二是轉化前驅物質,從而利于后續工藝的的協同去除,后者在低臭氧投加量(0.5 mg O3/mg TOC左右)下起重要作用。
3 控制藻類
藻類問題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國的水處理實踐中。藻類含量*時會影響混凝和沉淀,增加混凝劑量;堵塞濾池,縮短濾池過濾周期;致臭并產生藻毒素,和氯作用形成氯化消毒副產物,降低飲用水安全性。 臭氧化作用之一是溶裂藻細胞,二是殺藻,使死亡的藻類易于被后續工藝去除。臭氧投加量直接影響藻細胞的溶裂程度。 臭氧化可作為除藻的一種 處理方法,它和常規處理及其它技術配合使用是處理富營養化水源水藻類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4 助凝
多數文獻均報道了 臭氧化的微絮凝效應,即 臭氧化可降低達到相同濾后水濁度下的*佳混凝劑量,或提高一定混凝劑下的濁度去除率,延長濾池過濾周期。 臭氧化產生微絮凝的可能機理是=:增加水中含氧官能團有機物(如羧酸等)而使其與金屬鹽水解產物、鈣鹽等形成聚合體,降低無機顆粒表面NOM的靜電作用,引起溶解有機物的聚合作用而形成具吸附架橋能力的聚合電解質,使穩定性高的藻類脫穩、產生共沉淀等。
5 臭氧化副產物
大量研究表明,臭氧化會改善水的可生化性,增加水中有機營養基質的含量,具體表現為水的生物可同化有機碳(AOC)和可生物降解的溶解性有機碳(BDOC)濃度升高,影響程度也與原水水質、臭氧化條件有關。雖然殘余消毒劑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管網中的細菌生長,但在有機營養基質濃度較高時,細菌仍會再度繁殖,并附著生長在管壁上形成生物膜,增加水中細菌總數,況且有些細菌危害性更大,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自來水的微生物安全性。
目前常規處理工藝去除有害臭氧化副產物的研究很少,更無現成經驗可借鑒,這又提出了新的 臭氧化應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