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詢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印刷市場全景調查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中指出:印刷業作為人類傳播知識和文明的重要產業,受到國家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特別是改革開放30余年來,我國印刷工業持續、快速、穩定發展,已形成包括書刊印刷、報刊印刷、包裝印刷和票據印刷等體系完整的產業部門。印刷工業產值從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不足百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4,400億元(未考慮物價增長因素),在國民經濟各部門產值排名中升至第12位,并成為世界上第三印刷大國(注:以上數據來源于《我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改革開放三十年文集》,P14,印工協)。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是我國印刷工業持續快速發展的時期,印刷工業總產值逐年遞增,年增長速度基本保持在2位數以上。在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2008年印刷工業總產值仍保持了7.95%的增長,達到4,750億元。
我國印刷設備制造業是為書刊印刷、報刊印刷、包裝印刷和票據印刷等印刷行業提供設備的行業。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國印刷設備總產量僅為2-3萬噸,產品的技術水平和規格種類遠不能滿足印刷業發展的需求。1984年全國有印刷機械制造廠54個,全行業職工4萬余人,總產值2.9億元。改革開放后,印刷行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作為其下游行業的印刷設備制造業的加速前進。至2008年,我國印刷設備制造企業共有600余家,從業人員約10萬人,產值達160億,在24年的時間里產值增長了55倍。同時,我國印刷設備制造業通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不僅印刷設備的制造水平和能力有了較大的進步,而且形成了印前、印中和印后的完整設備體系。
2004年至2007年,我國印刷設備制造業不僅行業年增長率均保持在2位數以上,且均高于印刷工業產值總增長率。2008年受金融危機沖擊,印刷設備制造業發展受阻,行業產值出現負增長。但2009年下半年后,印刷設備制造業產品銷售收入、現價銷售產值等指標均有所提升,行業整體發展受阻程度有所緩解,回暖跡象已經顯現。
智研咨詢調查員統計:綜上所述,進入21世紀后,印刷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印刷設備制造業的持續增長。盡管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包括印刷設備制造在內的諸多行業的發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前進阻力,但從國內印刷工業總體發展趨勢,以及印刷設備制造業近年來的行業發展走勢來看,印刷設備制造業的未來發展存在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