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十二五”的第二個年頭,從印機行業骨干企業1~4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數據匯總情況看,與同期比負增長是主調,但是企業技術創新、產 品升級,管理轉型、效益優先的潛能顯示出新動力,一批優秀企業開始步入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預計未來一定會顯現巨大成果,帶動行業更上一層樓。
2012年經營情況
進入“十二五”開局的2011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較“十一五”末的2010年都呈現兩位數的增長,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12.81%,顯示生產 投入產出好,生產活動力強;銷售收入增長10.21%,顯示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市場從低谷步入企穩回升的好形勢;出口交貨值增長20.34%,顯 示國際市場復蘇走旺的跡象。但是好景不長,企盼步步高升的勢頭在2012年初始便被潑了一盆涼水,使人們困惑不解,措手不及。2010~2012年印機行 業運營陡增驟降,呈現“等邊三角形”狀態,即“△”。
1. 主要經濟指標全面下滑
我們對印機行業64家骨干企業的工業增加值、產品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三項主要指標作了分析(參考表1),其中工業增加值較2011年增長的企業 有16家占25%,減少的企業有48家占75%;產品銷售收入較2011年增長的企業有16家占25%,減少的企業有48家占75%;利潤總額較2011 年增長的企業有17家占27%,減少的企業有33家占52%,虧損企業有14家占21%,較2011年虧損企業增加7家,虧損額增加22275萬元。上述 三項指標較2011年有不同程度增加的“三增企業”有11家,即天津長榮、汕樟輕工、菏澤生建、浙江藍寶、上海新星、好利旺(上海)、德陽利通、平涼亨 達、浙江國威、汕頭市歐格、渭南科賽。
2. 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大幅下降
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是衡量行業經濟運營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同樣也是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運行的重要指標。從印刷行業“十一五”來看,2006年效益 指數達163.4%,2007年達165.1%,2008年受金融危機波及,指標下滑至歷史谷底,為101.09%,2009年回暖至 125.68%,2010年繼續升溫至178.48%,五年平均達到146.75%。進入“十二五”,2011年效益指標繼續保持“十一五”末的溫度,達 176.99%。行至2012年每況愈下,跌至143.38%,下降了33.61%(見表2),由此不難看出產品市場需求的下降和產品成本的攀升,使印刷 企業和印刷行業的效益嚴重減少。
3. 平張紙多色膠印機憂中有喜
印機行業在2010~2012年大起大落,反映最為敏感的是平張紙膠印機,生產多色膠印機的企業一方面要面對國際印機“大腕”海德堡、高寶、曼 羅蘭、小森、三菱等名廠商和名品牌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又要面對惠普、柯達、佳能/奧西、施樂、網屏等新興數字印刷機、數字噴墨印刷機品牌沖擊和蠶食傳統 印刷市場的局面。上海紫明、浙江飛云、哈印機、濰坊華田、河南舞陽、南寧七彩虹等以平張紙膠印機生產為主導的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個別企 業年收入甚至低于千萬元或僅比千萬元多一點點,近幾年苦苦掙扎,拼以生存;大連大地印刷機器制造廠、江西通達印刷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苦于產品更新換代的落 伍,技術創新的艱難,不得不選擇出局。印后領域一些企業也在發生變化,如京東電子、河北裝潢、神力集團、溫州瑞龍、躍華等,也先后進行調整重組轉產改行。
從表3中10家企業的主要經濟指標也可看出其整體經營效果不佳,呈現一個波動下行的趨勢。盡管如此,一些企業在2012年還是做出了非凡的業 績。上海光華、北人、江蘇昌昇、大族冠華、威海濱田5家企業研制的高檔機(時速為1.5萬張以上)讓業內欣喜,有的與當今國際先進水平相當。
順應大勢 迎接挑戰
在經濟轉型期,我們所處的既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又是一個快速分化的社會,國內外交織著種種矛盾和風險,各行各業都不同程度地出現經營困難、 指標下滑、企業震蕩、產業調整的態勢,印機行業也不例外。在2012年我們真正體會到轉型之難,也深刻認識到科學發展比任何一項工作都更為重要。在這種情 況下,對我國經濟的未來發展大勢要認清,并予以高度重視。
1. 經濟增速放緩,平穩增長
“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間的GDP實際年均增速分別為8.6%、9.8%和11.2%,均較原先目標有一定超越,而這種高增長也造成 “不平衡、不協調、不持續”發展的嚴重局面,讓中國承受資源、環境、生態和氣候等各種高風險的代價。為此,中國必須將經濟增速放緩,進行經濟轉型。印機行 業也要轉型,從高速增長轉為平穩增長,從規模擴張式發展轉為質量效益發展。
2. 進出口并重,人民幣升值
自2005年7月21日匯率改革至2011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單邊累計升值31.35%。即2005年1美元合8.25元人民幣,2012年1 美元合6.22元人民幣,人民幣升值為2.03元。而且,隨著原材料、輔料、人工成本的增長,出口產品成本要上升35%,也就是出口產品的利潤將縮水 35%。加之歐美經濟低迷,大市場需求不旺,印機行業產品出口必須轉型,即從依賴于低成本驅動轉為高附加值,從產品處于產業鏈中低端轉為中高端。
3. 資源性產品價值量上漲,勞動力由過剩向短缺轉折
據悉,資源產品煤、電、氣、水、金屬材料等價格漸進上漲已經開始,并將繼續。加之我國老齡化的矛盾日益凸現,招工難成為一大問題。為此,印機行 業的人力資源要從傳統的人才結構中解脫出來,轉為更多更廣泛地融入國內外的新興技術人才,從單一技能型人才轉為適用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4. 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振興內需市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署的2013年六項主要任務中,十分突出地提出推進城鎮化的工作,城鎮化是中國當前最大的結構調整,最大的內需源泉,也是最 大的改革“紅利”。據國務院劉恒參事介紹,未來會有近4億農民進城,一個農民進城的成本約為20萬元,這部分投入將達到80萬億元。印機行業要抓住先機, 實現觀念上的轉變,從主要服務于大城市轉向更為廣泛地服務于新建城鎮。從高精尖產品研發轉向中小城鎮需求的適用產品,拓寬產業鏈。
5. “強拆”利益固化的“藩籬”,進行政治經濟體制改革
習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赴廣東考察時指出:改革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既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而 在所有的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中,各級政府帶頭最為關鍵。改革者進入深水區或攻堅區,實際上也是進入到了政府自身改革的深水區和攻堅區。幾乎所有重大的改 革,都會牽扯到政府的改革”。在新的一輪改革浪潮中,印機企業要認真厘清自己改革的路徑,總結經驗教訓,深化改革開放,提高生產力水平。也要關注政府改革 動向和改革政策,從政府改革的成果中分享“紅利”,發展企業、惠及職工。
2013轉型是核心
中國印刷業在“十二五”提出由大變強,其核心是“轉型升級,調整結構”。而對印機行業提出的新要求,即“五個轉型”:①傳統紙質出版物向數字出 版物轉型,具體是“數字化印刷和印刷數字化”工程;②傳統印刷向綠色印刷轉型,具體是“綠色印刷工程”;③從專注傳統書報刊產業服務轉向為包裝裝潢、文化 等多元產業服務;④印刷裝備由中、低端向高端轉型,實現產品數字化、智能化;⑤企業從生產經營型向生產服務型轉型,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服務擴展。
實則,在2012年甚至更早,已有印刷企業涉足轉型。天津長榮、大族冠華、浙江藍寶、好利旺(上海)、深圳精密達、浙江通業等一批優秀企業在轉 型中成長壯大,它們不斷推出新技術和新產品,贏得好口碑,樹立好形象,獲得好效益,得到好發展,步入良性循環。在2012年公布的“全國印刷裝備科技進步 獎”名單中也可見到許多在轉型中脫穎而出的好產品,比如德陽利通的“節能型微機程控切紙機”、天津長榮的“MK21060STE機組式模燙機”等。雖然在 某些指標上還不夠完美,但這些企業對技術進步的追求、對新產品研發的專注,可圈可點,顯示了未來企業轉型的潛能,值得我們學習。
由于目前我國正處在結構調整的開始階段,從制度高層面看還沒有形成固化的氣候,多年積累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并沒有徹底解決;整體改革滯后和一些 剛剛著手的改革措施的效應在慢慢體現;加上今年的外部需求環境不會太好,因此從總體上說,今年的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印機企業要有心理準備,在2012年 遇到的困難,今年仍會存在,行業仍處于“穩增長”和“調結構”的糾結中。印機行業的轉型升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產品向高端技術挺進難度大,掌控核心技術 難度更大;時間緊迫,要想縮短與先進國家差距,四平八穩邁向新臺階,恐怕會丟失市場難以守住,當今要想趕上或超過國際水平,只能采取跳躍式發展。跳躍式發 展,一是要樹立一種開放式的思維觀念,廣泛吸取社會資源為己用,廣泛集成社會技術之長再創新,廣泛尋求合作伙伴共發展,形成一種大開放、大提升、大發展的 勢頭;二是要不拘一格招攬人才、租借人才、聘用人才、以重金換取領軍人才,這樣我們鋪攤子、搞技術、攻難關、解課題、出產品才有組織保障,才有把握實現產 品高端化;三是要投入,特別是在關鍵技術攻關上的投入、核心技術掌控上的投入、試驗條件上的投入以及人才上的投入,將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四是形成科技發 展的戰略規劃,也就是科技發展路線圖要制定好。
(本文作者為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印刷機械分會)